第34章 分秒必争

大脸师太 / 著投票加入书签

书阅屋 www.shuyuewu.io,最快更新穿越之平淡年代最新章节!

    从水房洗完碗,卢秀贞和郭艳、汪顺颖一块往宿舍赶,推开门梅大姐在给小宝喂饭。

    “梅姐,今天怎么把小宝带过来了。”郭艳放下碗筷就走到床边接过饭示意梅丽快点吃。

    “就带这一天,我婆婆、公公今天要收拾屋子,明天开始孩子就有人看了。”梅丽抓紧时间往嘴里扒着饭。

    “梅姐,房子这么快找到啦!”卢秀贞擦着手进来正好听到这句,她对房源很感兴趣,虽然暂时还不那么迫切需要租房买房,但了解行情太有必要了。

    “唔,在普陀区,你们上海人叫“下只角”对吧!”梅丽呵呵一笑“那边房子比市中心大点,而且我公公在那里找到一个活,我女儿正好可以送到保育院。”

    梅丽一家是江苏昆山人,家里条件还可以,她丈夫老陈今年和她一块考进了华师大哲学系,两口子还拿着原单位工资,应该说满宽裕的,但是他们有两个孩子,因为文、史、哲专业有很多课程是交叉一块上的,有时实在腾不出人,所以只能把老家父母喊过来,这样老的小的都能看顾到,他公公闲不住找了个街道扫地的活贴补家里,大女儿送到保育院以后,婆婆带个小孙子做家务也能看得过来。

    听到是普陀区,卢秀贞也就不多问了,她是住惯老城厢,房子逼仄也认了,接地气啊!讲难听点,早上不听到竹刷子刮马桶的声音她还浑身难受,就算以后交易房子也只会在南市、黄浦、卢湾找,连虹口她都嫌远。小心侧身让过长条凳坐在汪顺颖床上,拿出上午的笔记翻了翻,正好甘琼婷坐在她对面,“婷婷,还在写小说哪!早上丁老师的话听进伐!”

    “我进大学就是为了当作家的,再说你们这些姐姐以后都是教师队伍的生力军,少我一个不少的呀!”小姑娘一门心思在小说上,是头也不抬笔也不停,甘琼婷是班上为数不多77级应届生考进来的,早上唐宋课上,丁老师问到她考大学进来理想是什么?她回答说想当作家,丁老师沉吟了一会说出“大学是不培养作家的,我们学校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中学教师”这句话,当时明显看出她打蔫了,没想到这么快又活力十足。

    “有志气!努力努力!我可是等着在小说月报上看到你的大名啊!”谭琳琳踩着凳子爬到上铺拿了本书下来挤在甘琼婷旁边看起来“哎!天天吃饭啥时能来点面啊!”她是西北人,现在的食堂一般早上就是稀饭、咸菜、馒头,中午就是一勺饭一勺菜,晚上也就是多个馒头选择,吃面条算是改善了,把她馋的想起面条就流口水。

    等梅丽吃完饭收拾了一下就把小宝抱走送到他爸爸那里,孩子再懂事毕竟太小还是有些闹腾,在寝室里看书的都是没在图书馆抢到位置的人,打扰到别人学习就不该了。

    从开学到现在十几天了,77级的学生们早就进入了状态,这个年代的大学生这么说吧!普遍有一种“知识饥渴症”,能考上大学的人都是在文化断层的年代里坚持学习的群体组成的,年龄差距大,社会身份也天差地别,有人们认为“没必要参加高考的人”——国营企业的在职职工、应届生比较少班上一共就两个、还有就是像卢秀贞这种知青,什么行业都有、以前种地的也算一类、营级部队下来的转业人员……

    在这些学生身上普遍看见一种压抑已久的学习冲动存在,拿起很多人自拟的作息表,“早上五点半围着校园跑步,上午7点半、中午十二点半、傍晚六点半进图书馆,晚上十二点准时睡觉云云字样”再加上现在物质也比较匮乏,油、布、日用品很多都要凭票供应,学校现在是不发补助的(80年代才有),好在像卢秀贞、汪顺颖这些有原单位的都还领着工资,对!政策就是这样,上大学的,原单位照发工资。其他人就是靠助学金,现在的标准是一个月18.5,吃饭是肯定够,还能省下点钱买日用品和书。

    经济一旦有保障了,剩下的就是对知识的渴望,尤其是知/青下乡那么多年,以往听天由命,前途都掌握在阶/级、身份观念和领导手中,现在竟然能够凭读书改变了处境,生活有了盼头,所有人都有积极向上自信学习的心态,学习起来那是自虐式的,卢秀贞寝室山东来的匡美兰28岁,以前学的是俄语,为了尽快赶上大家的英语水平,除了每天早上一早去宿舍楼旁边的林子晨读,还在饭票背面写上今天要背的英语单词,如果到吃饭时还没有背出来,她就会饿着自己这顿饭不吃。河北人吴非看穿着打扮就知道家里条件不好,那学习起来是更不要命了,基本晚上2点前在寝室是看不着她的,她的梦想就是在期末考试拿到奖学金,有70元哪!

    下午还有美学课和古代汉语,阶梯教室坐的满满当当,恢复考试的突然让学校的硬件设施一下没法跟上,不止是教室的座位不够,每次食堂开饭总有很多同学只能端着饭盒站着吃或者拿回宿舍,宿舍是有座位,但空间有限,在那吃饭,有同学就没法学习,去图书馆也是一样,此谓“二抢”。

    大家基本都是3个人坐两个座位,上课铃虽然还没响,但是教室里无人喧哗,大家都摊开笔记本等着老师上台,美学老师姓赵,是□□前复旦的教授,留美学者,除开他上课时内容的深入浅出,老师的风度也让人倾倒。一进门,赵老师在门口就先冲大家点头微笑,走路风姿翩翩,很有名流风范,赵老师讲课大多不用讲印稿,当然这时候课本大多是油印的,有的课程根本没有教科书,再加上美学在中国是方兴未艾,所以大家上课都不停地在做笔记,今天讲的是朗格以幻想为基础在不同的艺术中显出的差异,赵老师低沉的声音在教室回响,同学们听得如痴如醉,有时候卢秀贞想现在的学习氛围这么好,除了学生的因素老师也是非常特殊的一个群体。

    这些老师很少有在wen ge中没受过冲击的,终于有了机会上讲台,他们比学生还激动,师资力量因为历史原因的缺失造成现在授课的很大一部分老师年龄都很大了,正是这些老教授们真正地身体力行贯彻了那句“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除了课业上的埋头奋进,这些天之骄子更是紧跟时事。78年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人民日报》第一版刊载了deng xiao ping的讲话文件,这成为了77级入学后第一次广泛讨论的命题内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句话也成为中文系举办的第一个征文竞赛题目,相对于理科学生的务实,文科专业的同学则个性张扬许多,辩论会、朗诵会层出不穷,班长徐明还从汇总的征文里挑选出优秀的文章在学校广播、投稿到报刊杂志,把热度进一步扩大到了整个学校,老师们也都纷纷支持,并给予点评,整个三月走到哪里都能听到“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还是“工人阶级有一只又/红又/专的知识分子队伍”这样的话。

    当卢家的大学生们在学校里过的充实又有激情时,卢秀华谁也没惊动地偷偷提前出了狱。

    作者有话要说:下午三点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