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帝心

浙东匹夫 / 著投票加入书签

书阅屋 www.shuyuewu.io,最快更新窃隋好驸马最新章节!

    五日之后,千秋殿。

    经过紧张的阅卷,二十名“清平干济”科的取中贡举生卷子已经堆在了杨坚的案头,卷子之外,还附有当初举荐他们的地方官吏的荐书考评作为参考。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后头三十名考官觉得文法策略都还不错的替补——若是取中的二十人中有圣意觉得不合适的,或者说犯了违禁应当黜落的,便会从替补的卷子中听凭圣裁找出合用的填上。

    杨坚动作有些迟缓,不过依然坚持把所有取中的士子卷子履历亲自一个个看过。每看一会儿,觉得果有可用之才的,便轻轻地欣然赞叹一声;若是策论方略不太合他的理念,但是文笔修辞、书法章程都还说得过去的话,他也不会直接黜落,只是皱着眉把卷子往排名靠后的位置挪一挪。

    科举之法,重在唯才是举,要实施好,自然要信重取士阅卷的大臣,这是对九品中正制破冰改良的渊薮,急不得。本科主考官员是吏部尚书牛弘,素有清名,才学评判上也还公允,杨坚是深为新任的。

    “扬州萧铣?”这四个字跃入杨坚眼帘的时候,他的眉毛不由得跳了一下,看得愈发仔细起来,这个名字,前阵子他听女婿柳述提起过好几次,都是因为扬州那边内外侯官上报的密奏所致,所以印象比较深刻。此人究竟有没有心怀前朝的危险,杨坚很想知道。

    朝廷看一个人,才能是其次的,忠心才是最重要的。若是有才而无行,或者心怀怨望,那就更不能留在世上了。杨坚自忖看人无数,一个少年人是否真心抛除芥蒂为国效力划策,他还是有这个自信看透的。

    “兵商分离……官督民营、豪商包税、以商养河……循序渐进,逐次恢复鸿沟、邗沟旧观,复两汉南北一体之厚利……”

    越往下看,杨坚心中愈发对这些方略有了认同。虽然一开始乍一看的时候,那种不知节俭的市侩盘算令他有过一丝不喜,但是只要全盘看完,便觉得比那些“恩威并举、轻徭薄赋减免钱粮为主;诸军警戒剿除匪患为辅”的无用老生常谈要有意义得多。

    这个时代,没有gdp的概念,任何官僚的发展思想都是省,自然不可能有人写出萧铣那番言论。就算有人事实上想大兴土木,而且知道其中某些大兴土木项目的好处,也说不分明道理。而萧铣不仅条分缕析,还颇为悲天悯人地拿《孟子》中那番“有恒产者有恒心”、“若无恒产,放辟邪侈无不为焉”的台词大段大段论述与民营生的重要性。这种丝毫不讳言利、不避忌因势利导之法的措辞,在这个读书人普遍“君子言义不言利”的时代,自然可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再看萧铣相关高丽的方略,乃至另外两篇打酱油的文章,也颇有可圈可点之处,尤其是诸多细则虽然没有尽言,已经颇为可观了,最难得的是没有少年人的锐意冒进,每一篇都有未虑胜先虑败的基调,但又不是追求四平八稳一团和气。

    杨坚放下朱笔,抬头问道:“牛卿,苏卿,这个萧铣,你们今科本是拟取在第几名?”

    “回禀陛下,臣与苏尚书合计了,当时是取在第七名。”

    杨广对面站着两个都已经五旬开外的老臣,须髯都有些花白了。其中回话的那个自然是牛弘了,他这个吏部尚书是去年下半年才任命的,当时杨坚已经有了来年开科举的筹划,但是又对原来的吏部尚书苏威不太放心,便提前做了这个调动。

    牛弘在开皇初年时就当了礼部尚书,后来开皇九年改任太常卿,在太常卿的位子上又做了八年,素有轻贵廉洁之名。

    而另外一个大臣苏威,则是开皇初年时就做了吏部尚书,后来还升到过尚书右仆射,在那个位子上的资历比如今的尚书右仆射杨素还老一些;可惜的是,吏部尚书这个位子掌握着天下官员升迁,自然是*的高发岗位,苏威也没能防腐。在开皇十二年时,苏威因为在那年的九品中正制例行考官中大面积受贿舞弊,被查出后遭到杨坚怒斥罢官。虽然风头过去后因为杨坚惜才念旧、又把苏威逐步提拔了回来,但是杨坚对苏威在抡才大事上的不信任已经种下。

    自从决定开皇十八年要再开一次贡举之后,杨坚便开始布局,把苏威挪到了别的位子上,使他只能在此次贡举中担任副职,免得他再受贿舞弊。

    杨广不置可否,又问道:“牛卿,苏卿,你们可看过这个萧铣的履历?”

    “回禀陛下,臣等看过。”两人齐声答应之后,牛弘便惜字如金地闭嘴,不肯再多言一句。倒是苏威揣摩了一下圣意,续道,“陛下,臣以为,这萧铣不过才十四岁,纵然文章可取,然则方略终究太过躁进虚浮,不知世道持重之法。取在第七位,着实有些忽略了这方面的因素。”

    在苏威的挑衅下,牛弘此前问一句答一句的低调终于无法憋下去了。面对苏威的指责,他必须抗辩:“陛下!苏尚书着实对微臣说过该降低一些萧铣的名次之言。但是臣以为国家取士,便该不问身世,只看文章方略。若是今日能够因为贡举之士年少便黜落一些名次,岂不是下次还能因为某些贡举之士出生寒微、‘缺乏官场见识’也黜落?那样,岂非违背了陛下开贡举取士的本意,和九品中正制又有什么区别?”

    杨坚微不可查地点了点头,牛弘的爱惜清名正是杨坚最欣赏也最信任的一点。不过萧铣这件事情上,他倒不纯是因为年纪门第才想要特事特办,而是因为萧铣毕竟是被朝廷处死的萧岩嫡孙,其内心还没法彻底琢磨透彻。

    当然了,萧铣那番出于至诚为朝廷献策笼络南朝故地的方略,杨坚已经看在眼里,那文笔之间的向往南北融合的意态,便如同萧铣当初在杨广面前提出“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未闻下乔木而入幽谷者”时一般。杨坚至少已经愿意给萧铣一个机会为朝廷效力,只是不希望他一下子暴得盛名,起点高了。

    念及此处,杨坚重新抬起朱笔,一边圈点,一边对牛弘说道:“牛爱卿,萧铣这事儿,便算是朕特事特办,朕以为他着实太过年少,乃是本科取中20人中最年幼的,而且策论方略中确有想当然的成分。一下子取得太高,纵然不论他的策论是否持重,对他自己也不好。朕便钦定将他从第七位降到第……十二位,你可有异议?”

    “既然是陛下钦命,臣岂敢有异议,愿从圣断而已。”

    杨坚自顾重新按照自己的看法排了取中的20名举子的名次,并没有黜落的。弄好后交给牛弘,让他到了放榜的日子,与前几日拟定的“志行修谨科”一起公布。牛弘领命自去不提。

    ……

    考完试后的萧铣,这几天一直很放松——当然了,相对而言,也不算太过放松,因为他考前复习的时候也没见头悬梁锥刺股啥的,本来就只是平常心准备。所以考完之后,无非是每天敢和沈光喝一点小酒,多聊天打屁八卦一番京师见闻而已。顺带着,有几天沈光还带了一些狐朋狗友的游侠狠人回来结交,萧铣也不避讳与他们聊几句,喝两杯。

    这一天,已经是三月十三午间了,萧铣、欧阳询和沈光三人正在沈光屋中围坐,面前桌案上放着沈光沽来的一坛黄娇醴酒,一大盘糟鸭、糟鹅掌,并青菜花炒的羊肉,韭菜大葱摊蛋等物,点心是一大盘实心蒸饼。

    三人正用着酒饭一边说笑,外头却是一阵嘈杂,沈光起身去看,却是自己的发小麦孟才冲了进来报信。

    麦孟才与沈光同岁,今年也不过才十岁上下,却也长得长壮,与寻常十二三岁的少年身段仿佛。麦孟才的父亲麦铁杖原本是南陈的基层将领,陈朝灭亡时,麦孟才不过襁褓之中,所以对南陈没什么感情,而其父麦铁杖当时也不及弱冠,在南陈从军效命不过一两年,所以陈亡时也就顺势投靠了杨素。

    在麦铁杖投降杨素之后的次年,江南就爆发了三吴高智慧等的义军,按说许多南陈旧将应该趁机拨乱反正参加反隋的。可是麦铁杖却是铁了心跟着杨素混了,参与过了镇压三吴义军的行动,手刃数十人,颇立了些军功,也就获得了杨素的新任。这*年来,麦铁杖以区区三旬年纪便做到了上开府的爵位,而麦孟才也成了京师有名的好勇斗狠侠少人物。

    因为麦家和沈家都是原先江东苏湖一带的人家,都是在南陈朝廷就做过官,陈亡后都被迁到隋都大兴来改任的,所以自然有他乡故知的抱团现象。沈光和麦孟才四五岁时就已经是每日一处厮混干坏事的发小了。

    所以沈光看见是麦孟才,自然是放松了下来,打趣说:“麦哥!你这是知道咱这几日有大金主天天酒肉应承着,又来打秋风了么?”

    “沈老弟,前日你说了你府上那两个老哥是进京来考什劳子清平干济科的不是?这朱雀街头都张了榜出来了,你们还不去看,还在这家里坐地等不成?”

    萧铣在后头听了,心中一动,说道:“谢过这位麦贤弟报讯,不过朝廷接见取中举子不是后日的事情么?怎得……”

    “后日便是圣上召见的日子了,结果怎好不提前说知与众人?否则人家临时怎生准备。你们这些人那,心也太缓了。还不同去看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