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第 64 章

间歇性抽筋 / 著投票加入书签

书阅屋 www.shuyuewu.io,最快更新[反穿]写手妹子非人类最新章节!

    位于伦敦市中心soho区的读者俱乐部是一个比较特别的英式书店,同时一层也兼顾画廊,展出一些充满异域风格的新画家画作。

    店长是一名六十多岁的老爷爷,面容慈祥,热爱艺术。他每天都会亲自打开店门,换上最新的鲜花,摆上点心小吃,并将店内的图书、摆设等一一确认,耐心又细致。

    早上十点多,他刚刚完成在店内的巡视,在门口的藤椅上坐下来,就见一个瘦高,厚刘海的小姑娘从透明的窗户外往里看。

    忽然她好像看到了什么,忽然迷茫的眼睛亮了起来,仿佛充满了满天星光的光彩。

    老爷爷见她扬起的嘴角也觉得被她明显喜悦的情绪感染了,微微笑了。

    女孩欢快地跑到旁边,拉开沉重的店门走了进来。

    “您好,我想要这本书。”女孩指着窗台上的样书。

    老爷爷看过去,发现那是一本今天刚到的最新出版的小说。他有些意外,不过还是很快走到旁边,从书架上取下了一本包装严密的新书。

    “这是今天刚到的呢,我看看,巴尔巴卡出版的小说啊,很少见。”老爷爷将书翻过来,看着封底的标价说道,“17磅。”

    女孩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纸币递过去,激动地满面通红,看上去越发可爱:“恩恩,今天新出的。我等这本书很久了。”

    “咦?很有名吗?”老爷爷好奇。

    女孩拿过书来,迫不及待地翻开:“很有名,起码在中国这个作者很有名。我很喜欢她的故事。”

    “讲什么的?”

    “讲几百年前伦敦这里的吸血鬼的故事。”

    老爷爷更加意外:“中国人写的?英国过去的故事?”

    女孩见老爷爷惊讶的表情便道:“是的,而且写的非常棒。”

    “好好。”老爷爷笑着送走女孩,心里却多少有些不以为意。他想,一个中国人写的英国故事,能有多好呢?恐怕都是她想象中的,不切实际的英国吧。

    然而当他瞥见窗台上那本样书表面设计精美的封面,以及充满艺术感的底图时,又多少难抑心中好奇。

    老爷爷想着,又从书架上拿了一本书,拆开来随手翻阅起来。

    “巴尔巴卡出的啊……也算难得。不知道他们究竟看中了这本书的什么……”

    看着看着,老爷爷便忘了时间,只知道一页一页的翻下去。而他渐渐专注的眼神,也让后来来店里看书的顾客十分好奇。

    “老板,看什么书呢,这么认真?”

    “恩?”老爷爷举了举手上的书,“今天新出的,叫疯子迪亚洛。”

    “好看?”

    “不错不错,很有味道,很地道……”

    于是又有几名顾客顺着书名去找,果然在书架上找到了这本书。

    然而供借阅阅读的书毕竟有限。后来有几个好奇的读者不得不掏钱买了一本。直到下午,又有一个顾客找上门来想要买这本书时,老爷爷才愕然发现,今天新出的这本书居然都卖完了!

    “那,这本样书您卖吗?”ako有些伤心。她不过就是起晚了一点,磨蹭了一点,居然跑了这么多家书店,要不就是没有进货,要不就是都卖完了!

    巴尔巴卡出版社你们敢不敢多印一点啊!

    ako在心里咆哮,表面上却还是装可怜地看着老爷爷。

    “这……样书倒是今天新拆开的,也不脏。”老爷爷其实是有些为难。他开店这么久了,样书一般最终都会放在店里供借阅,很少会出售。他觉得那样对读者是不负责的。

    ako当即道:“那您卖给我吧!”

    老爷爷最终道:“你要要这本,给你打九折。如果你愿意等,我问问还有没有新书,再进一点。真没想到这本书会卖得这么好。”

    ako点头:“那这样,这本书您先帮我留着。如果还有新书,我就买新的,如果没有,我就来拿这本?”

    “好。”老爷爷于是放下书,立刻打电话给供货商。当得知还有几本的时候,便立即要对方都留给自己。

    “你明天来拿新书吧。”

    ako当即开心地蹦了一下:“太好了。”

    老爷爷看着她:“这么开心?你之前看过这本书?怎么知道它好看的?”

    ako道:“看过看过!不过我看的是中文版。从作者在网上连载的时候我就一直在追了。当时就特别喜欢。您也在看啦?觉得怎么样?”

    “虽然还是觉得吸血鬼什么的,太小儿科。不过意外的故事不错,气氛和背景描写也很好。尤其是不像现在很多年轻人写的书那样想当然。”老爷爷赞叹道,“至少这里面很多内容,与我了解的这个城市非常相近……你说,这只是第一本?”

    “恩恩,后面还有几本,正在翻译呢。”

    “哎,那还要等多久啊。”老爷爷皱着眉。他已经好久没有体会过追书的痛苦了。看着桌子上还有半本没看完的内容,他忽然有些舍不得那么快读完这本书了。

    ---

    发生在读者俱乐部的一幕并不偶然,也不特别。

    事实上,当巴尔巴卡出版社正式发行《疯子迪亚洛》的英文版,并开始在全伦敦以及周边范围内铺货的时候,就有不少一直关注着它的如玉姑娘的忠实粉丝决定要买了。

    他们有的就在伦敦,早已摩拳擦掌;有的找了伦敦的亲朋好友,让他们帮忙带一本;还有的希望能通过网购的方式购买。

    于是铺货的当天上午,就有不少华人面孔在伦敦的各个书店报亭、画廊以及类似读书俱乐部的小书店询问这本书的情况。

    很多人失望地发现,因为巴尔巴卡出版社实在比较另类,所以越是正规的大书店,可能越找不到这本书。反而大部分的画廊售货处、小书店有货。

    这些书很快都被买走。好奇者看着买到书的年轻人一副兴高采烈,好像得了什么宝藏的样子,也不由好奇,进而对这本原来没怎么引起他们兴趣的书多看了几眼。

    而就是这几眼,让许多人也如同老爷爷一样,渐渐读了下去,喜欢并开始像其他人推荐这本书。

    到了当天下午,所有以为不用着急,从容跑去书店买书的人才发现,他们跑了几乎能想到的所有地方都买不到这本书了!

    “《疯子迪亚洛》,啊,不好意思我们没有进货,您可以留言我们下次进的时候会给您带一本。”

    “这本书卖完了,你来晚啦,早上刚开店就被买空了!”

    “什么时候再进?说不好咯,刚才我给供货打电话,说是已经都被买走了。”

    “出版社那边说都已经卖完了,估计要等第二次印刷咯!”

    卖完了?!一个上午!

    巴尔巴卡,你究竟才印了几本啊!居然一上午就都卖完了?

    巴尔巴卡方面也实在没有想到。按照他们出版社的管理,这种小说一次印刷3000本已经算多了。毕竟他们的铺货对象只是伦敦本地及周边的画廊、另类书店等。

    但是之前审稿时,考虑到这本书的意外优秀,卢卡已经和编辑讨论,决定提高印量,一次向印刷厂下了5000册的订单。却没想到,居然半天就被买光了。

    即便卢卡再大胆,作为一个家庭式经营的出版社老板,他也绝对想不到如玉姑娘在中国有如此大的影响力,竟然会有那么多她的国内粉丝跑到英国来买英文版!

    他更没有想到的是,居然这么快已经有不少英国本国人,开始对这本书感兴趣,并纷纷向出版社问询什么时候再加印,后续几本什么时候出。

    卢卡直到这时候才意识到,他们并不太在意的这本小说,可能真的会成为巴尔巴卡出版社的第一本畅销书!

    他立刻命人在官方网站发出公告,并联系了印刷厂。但是根据排期,第二次印刷出来上市的时间怎么也要在七天之后。

    消息传回到国内,立刻引起哗然。

    “rnb啊,之前还嘲如玉姑娘非要出英文版一定扑街,现在人家半天完售,打脸好爽啊!”

    “说如玉姑娘自费出版书没人要的黑黑呢?怎么都消失了?”

    如玉姑娘的支持者立刻扬眉吐气,一边反嘲之前不看好英文版销售的人,一边在微博上晒书的晒书,哭诉的哭诉。

    不过很快,英文版的印量信息以及铺货信息等更多消息,都被扒出来放到了网上。

    许多黑又开始出没:

    “巴尔巴卡居然只印了五千本,真是太甜了。”

    “就是,这简直是蔑视我大白富美的财力啊!别说五千本了,就是一万本一样包圆!”

    “哈哈哈,两千本,估计都被她的粉丝自己买了吧?这算不算打肿脸充胖子?”

    “笑死我了,跑去英国出版之后,居然是靠着国内粉丝买,英国人要笑疯了吧!”

    “英国人终于又能感受我大中华的人傻钱多了。”

    “不得不说如玉姑娘真是会圈粉,也会赚钱,号召其他大神作者多向她学习,什么英文版、法文版、德文版都出一遍,反正大神作者都不缺粉丝捧场╮(╯▽╰)╭”

    但是不管黑再怎么嘲讽,说如玉姑娘的粉丝人傻钱多,销量却不会骗人,讨论度也不会骗人。

    经历了这么多风风雨雨,如玉姑娘的粉丝们也在不断成长,不断成熟起来。

    尤其是现在有这么多高兴的事:《遗忘之书》在连载、周边二期要发售了、英文版上市了……他们何必还去跟那些黑呕气呢?

    就让他们可着劲儿蹦跶吧,我们自己明白如玉大大有多好就行了。

    而很快,由许多时差党开始搬运英国的一些本土网络讨论区、论坛、以及推特上的消息,并翻译过来。

    不仅仅是如玉姑娘的粉丝,就连许多旁观者都清晰地认识到,《疯子迪亚洛》尽管第一版只印了五千本,但是能这么快全部卖空,并不仅仅是作者从中国自带粉丝团的功劳。

    ----

    “精彩而引人入胜的情节,是我对一本小说的最基本要求。《疯子迪亚洛》显然做到了。而同时,它更让我喜极而泣的,是没有如同现在令人绝望的流行小说一般,只围绕着情节,而忽略了写作的根本。没有。《疯子迪亚洛》是一本久违的,令人怀念的真正。更令人难忘的,是它对历史细节的尊重……真难想象这本小说的作者是一个中国人!我为我大英国的小说家感到汗颜!”

    但如玉咋舌:“这是书评?实在太夸张。”

    许芬妮点头:“国外人在评价一件事的时候,确实是会不吝啬言辞的。不论批评还是表扬,都比国内的要感情投入,更加极端。”

    但如玉摇摇头:“这是在给我拉仇恨啊。”

    “起码现在不是,而是宣传。”许芬妮道,“不仅仅这一份,最近一周出版的各大报纸会出现更多关于你的书的讨论和报道。按照大部分评论家的说法,卢卡他们二刷至少要印十万本才够。”

    “还有其他有意思的评论吗?”但如玉不知道自己在期待什么。

    难道她还能期待有当时幸存下来的,知道那些故事的生命,看到她的小说?